二零二三年
六月
二十六日
26 Jun
 , 
2023
颱風迫近 全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爆標 氣候變化加劇臭氧污染 綠色力量促當局保障市民健康

今日(7月26日)在熱帶氣旋杜蘇芮引發的酷熱天氣影響下,本港所有十五個環境保護署一般空氣質素監察站(1) (下簡稱監察站)全線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超標,即達7或以上,代表香全港市民都有由空氣污染引致的短期健康風險(2),而今天所有監察站錄得最高AQHI時的「最大風險污染物」全部均是臭氧(O3)。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指,氣候變化下料臭氧污染會持續加劇,促當局儘早制定應對措施以保障市民健康。

綠色力量一直留意本港AQHI的情況,發現全港所有監察站<u>全線超標</u>的日子每年約有14日,這些日子各監察站最高AQHI的「最大風險污染物」是臭氧(O3)和二氧化氮(NO2),但臭氧作為「最大風險污染物」的比例不斷拋離二氧化氮,顯示臭氧污染對市民健康的影響愈加嚴重,而這個趨勢在酷熱日子增加的情況下,將更為嚴重,有關當局必須立刻正視及處理臭氧污染問題。

AQHI是根據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臭氧(O3)、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懸浮粒子(PM) [可吸入懸浮粒子(RSP或PM10)或微細懸浮粒子(FSP或PM2.5)]的三小時移動平均污染物濃度,以此四種空氣污染物所導致的個別健康風險的總和而轉化得出(3)。當某一日AQHI最高時,構成健康風險最高的污染物可稱為「最大風險污染物」。

回顧2014至2022年,每年有6至25日所有監察站AQHI均到達7或以上,平均每年約有14日。而全線AQHI超標的日子,各監察站的「最大風險污染物」是臭氧(O3)和二氧化氮(NO2)(4),但臭氧作為「最大風險污染物」的比例不斷增加及超越二氧化氮,在2022年,更成全線超標日子的唯一「最大風險污染物」。表示香港全境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臭氧很大機會同時影響全境及市民健康的最主要污染物。

從2014至2022年,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懸浮粒子(PM)的年均水平皆下降,但臭氧卻由每立方米46微克增至59微克,增幅近三成。臭氧主要由二氧化氮(NO2)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在大氣中經光化學反應產生,所以在無雲和陽光充沛的狀況下更有利光化學反應進行,高溫酷熱天氣將加快反應。綠色力量在2015年曾經估算:日最高氣溫每增加攝氏1度;日最高臭氧水平可增加約每立方米15微克。從2014至2022年數據顯示,香港年平均最高氣溫每年增加攝氏0.14度(5),此期間臭氧年均水平每年增加每立方米2.10微克;即年平均最高氣溫每增加攝氏1度,臭氧年均水平增加每立方米約15微克,與綠色力量估算相符。

在氣候變化影響下,香港酷熱天氣增加,亦加劇臭氧污染及相關的健康風險。臭氧會刺激眼睛,並引致呼吸系統疾病。除可引發哮喘外,臭氧亦會增加呼吸系統受到感染的風險,以及令原有的呼吸系統疾病惡化(6)

綠色力量促請當局從速處理香港的臭氧污染問題,採取措施減少二氧化氮(NO2)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本地及區域排放;亦需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及其引致的酷熱天氣;研究及推行城市降溫措施,例如:擴展藍綠基建、保護林區和河溪、城市及屋頂綠化等,緩減城市熱島效應,幫助社會及市民適應氣候變化引致的酷熱天氣。

(1)   分別為:中西區、南區(自2020年)、東區、觀塘、深水埗、葵涌、荃灣、將軍澳(自2016年)、元朗、屯門、東涌、大埔、沙田、北區(自2020年)、塔門
(2)    有關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https://www.aqhi.gov.hk/tc/what-is-aqhi/about-aqhi.html
(3)   如何計算每小時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環保署網頁:https://www.aqhi.gov.hk/tc/what-is-aqhi/faqs.html#t_02
(4)    環保署提供資料。其間只有一日「最大風險污染物」為懸浮粒子(PM)。
(5)   天文台每年數據摘錄 (1961-2022):https://www.hko.gov.hk/tc/cis/yearlyExtract.htm
(6)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https://www.chp.gov.hk/tc39/healthtopics/co6ntent/460/3557.ht35ml
─ END ─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