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鏡

是男亦是女 — 海蛞蝓

原文刊於《綠田野》126期(2017年6月)
作者:綠色力量
一隻在海中的海蛞蝓
Photo from Pixabay

「雌雄同體」是海洋生物海蛞蝓的特色之一。到底是男是女,取決於交配時所扮演的角色:輸精者是雄性;受精者是雌性。然而,有趣的是,海蛞蝓可以同一時間有多於兩個個體進行交配。如此一來,男女身份又會再次「大兜亂」,同一隻海蛞蝓可以同時是輸精者,亦是受精者。男男女女,再次難以分清!

一隻在海中的青高海牛
海蛞蝓常見於香港的淺水區及潮間帶。
(上圖是青高海牛 Hypselodoris festivaza;下圖是條紋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lineolata
© Dr. Apple Chui
一隻條紋多彩海牛

所有海蛞蝓都同時擁有兩性的生殖器官。雄性的器官位於頭部右下方,雌性的器官則位於後背部。當兩隻海蛞蝓交配時,扮演雄性的輸精者會將頭部壓入扮演雌性的受精者的後背部,此時便有了「男」、「女」的身分!不過,當有第三隻海蛞蝓「加入」,情況又會出現轉變。第三隻海蛞蝓會壓在原本只扮演雄性的海蛞蝓後背部,中間位置的「他」隨即同時變成了「她」,變成了既是輸精者,又是受精者。當有第四、甚至第五隻海蛞蝓出現,新加入者又會改變原先只單方面扮演輸精者(男方)個體的身分。

準備交配的海蛞蝓
準備交配中的海蛞蝓: 準備扮演雄性的輸精者會
將頭部壓入扮演雌性的受精者的後背部。
"Sea Slug, Felimare picta, mottled sea hare mating" 由 "Dimitris Siskopoulos" 製作,
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 2.0國際授權條款" 釋出。
Image

三隻、四隻,甚至五隻海蛞蝓同時交配,聽起來好像是匪夷所思。不過,在海蛞蝓的世界,成群交配可說是家常便飯。這種鏈鎖式的集體繁殖方式,稱之為「交配鏈」,可避免同性間為了交配而爭風吃醋或打鬥,避免傷亡,增加群落的繁殖機會。海蛞蝓的交配時間,更可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

「倒瀉杯麵」

海蛞蝓是裸鰓亞目生物,在香港也可找到不少海蛞蝓物種,當中最受歡迎的,一定要數色彩鮮艷的裸鰓海蛞蝓,以及頭部觸角很像兔子耳朵的海兔。春夏季節,大家經過海灘時,或許會碰到一堆堆很像麵條的東西,十足是有人倒瀉杯麵,其實這些是海蛞蝓的卵帶。

海邊的海蛞蝓卵帶
海邊一堆堆的「麵團」,其實是海蛞蝓的卵帶。
© Peggy Chung

海蛞蝓生產力旺盛,卵帶中的一小段已經可以孕育出數十隻幼兒,一團完整的卵帶更可孕育出上百萬隻小生命。可是,海蛞蝓在生態系統中屬於食物網下層生物,卵帶更是不少海洋生物的美食,所以只有少數幸運兒能夠成功孵化。

煙霧彈

海蛞蝓屬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又沒有硬殼保護,很容易受捕食者攻擊。那麼,海蛞蝓受襲時怎麼辦?原來牠們身體有一種防禦機能,受襲時會釋放出有毒的紫色汁液,使捕食者神經麻痹。假若捕食者不太受毒汁影響,一下子發出的紫色汁液亦會瞬間將周圍海水染成紫色,作用就如煙霧彈一樣,擾亂對方視線,然後趁機逃走。

海蛞蝓釋出紫色汁液
海蛞蝓受襲時會釋出紫色汁液,嚇退捕食者。
"The Sea Hare sprayed me with it's deadly purple venom. Luckily Rhiannon was carrying an anti-serum which she injected me with"
由 "Colin Brown"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 2.0國際授權條款" 釋出。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