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放大鏡

沙灘上的小圓球 — 股窗蟹

2022年6月
作者:綠色力量
股窗蟹
股窗蟹
© Henry Lui

在和暖的季節,退潮時到訪沙泥灘,常常見有一堆又一堆由泥沙形成的小圓球。走近看看,會發現每堆小圓球旁邊都有一個小洞。這個小洞就是股窗蟹(Scopimera spp.)的居所,而小圓球亦正是牠們的傑作。究竟股窗蟹為甚麼要弄出這麼多的小圓球呢?

股窗蟹常見於一些不受風浪沖擊的沙泥灘,體型細小,背甲寬度只有大約1至1.5厘米,加上一身灰灰橙橙的顏色,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要觀察牠們就需考考眼力!中國海岸大約有五種股窗蟹,其中在香港最常見的是中型股窗蟹(Scopimera intermedia),不過要分辨不同物種的股窗蟹並不容易,有時甚至需要用顯微鏡檢視生殖肢的形狀,才能準確辨認不同的物種。

股窗蟹步足長節上的鼓膜
步足長節上的鼓膜(橙紅色部分)
© Henry Lui

股窗蟹名稱的由來,是基於其四對步足的長節,即是最靠近身軀的那一節(相等於人類的大腿),長有薄薄的鼓膜,而鼓膜看似是一扇窗。以往生物學家認為這片鼓膜的功能像耳膜一般,即與聽覺有關。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利用電子顯微鏡檢視,加上進行了一些實驗,才了解到原來鼓膜是和呼吸有關,有助股窗蟹從大氣中吸收足夠的氧氣維生。

一隻舉起雙螯的股窗蟹
舉起雙螯的動作原來有助降溫
© Henry Lui

泥沙起泡器

退潮時的沙泥灘會露出一大片光禿的平地。天清氣朗時,陽光猛烈,灘上的生物很容易被曝曬致體溫過高或脫水,股窗蟹的身體就有一個獨特結構幫助吸水,在第一與第二步足基部之間,向地面的方向長有一束剛毛叢,利用剛毛的毛細管作用便可以吸取沙泥灘表面的水分。此外,本地有研究發現,股窗蟹不時舉起雙螯,連帶將身軀提起,這個動作也有助降溫。

股窗蟹進食後留下大量小沙球
股窗蟹進食後留下大量小沙球
© Henry Lui

股窗蟹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其覓食行為,牠們會輪流利用雙螯拾起地面的沙粒放進口中,口內有兩對口器可以刮走黏附在沙粒上的有機物,而不能消化的沙粒則會推送到口外,直至搓成一個小小的沙球,再用雙螯將小沙球從口邊取出,丟棄在地上。股窗蟹要吃飽就要不斷進食,小沙球亦一個接一個的從口中吐出來。偌大的灘上常常見到大量小沙球堆在一起,原來就是股窗蟹進食的痕跡!而其英文名 “Sand Bubbler Crab”(泥沙起泡器),正是形容其獨特的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