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嚇電影中,人類被神秘生物襲擊,變成了不能自控的喪屍,只懂漫無目的去尋找新「獵物」。現實中,人類當然不會變成喪屍,但自然界卻真的有「喪屍動物」!這些「喪屍」原來是受寄生生物感染,會被控制而作出一些不尋常的行徑,更會自我傷害,甚至自我毀滅!
有些「寄生生物」會令其他動物變成「喪屍」。「寄生生物」長時間居住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身體表面,被寄生的生物則稱為「寄主」。寄生生物會從寄主身上獲取營養或保護等生存條件,過程中會損害寄主的身體機能,甚至令其死亡。有些寄生生物為求繁衍,更會影響寄主作出一些反常行為。這種影響寄主的機制,至今還有很多不解之謎,令科學家嘖嘖稱奇!
喪屍一號:咬葉死亡的弓背蟻
熱帶森林地區(如巴西)有一種名為偏側蛇蟲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的熱帶真菌,寄生於弓背蟻(Camponotus spp.) 。弓背蟻的外骨骼受孢子感染後,孢子會從蟻身獲取營養,並在其體內長出芽管及菌絲,繼而穿透全身肌肉網絡。在三星期內,弓背蟻的身體會完全被真菌控制,並出現異常的離群行為,包括減少留在蟻穴,改為常常在蟻穴外徘徊。
到了適當的時候,真菌便會「命令」弓背蟻爬上植物,在離地約25公分的樹葉或枝條底部,咬著植物死去。此時真菌便會露出真身,於弓背蟻的頭部後方、外骨骼的接合處長出菌柄。到真菌成熟後,又會再次散播孢子到附近的泥土及植物上,感染其他不幸的弓背蟻。
真菌促使弓背蟻爬上植物的時間,往往都是正午時分,目前仍然原因不明。至於為何要弓背蟻走到離地約25公分處,原來此高度的溫度和濕度等,均是最適合偏側蛇蟲草菌生長。當弓背蟻爬到此高度時,真菌便會釋放出一種未知的物質,破壞螞蟻的顎部肌肉,令肌肉緊咬植物且不能再放鬆。真菌就可在最有利的地方繁衍,非常神奇!
喪屍二號:跳水自殺的螳螂
鐵線蟲是一種成長期大部分時間均留在寄主體內的寄生蟲,直至成熟才會離開寄主在水中繁殖。鐵線蟲在水中產卵,卵會被水生昆蟲(如蜉蝣、蜻蜓等)的稚蟲吃下,然後便是整個寄生過程的開始。
鐵線蟲只會一直靜靜的待在寄主體內,直至寄主長大成蟲,並長大至會被其他獵食者昆蟲(如螳螂)吃下。當螳螂捕食體內已寄生鐵線蟲的水生昆蟲後,鐵線蟲便會「過戶」到螳螂體內,再吸取螳螂的養分生長。
被寄生的螳螂會一直感到飢餓,不停捕食,鐵線蟲則不斷從中獲取養分成長,身長更可比寄主的螳螂長數倍之多!當鐵線蟲長大後,即會發出一些化學物質改變螳螂的行為,促使螳螂走進池塘、河流等水體中「跳水自殺」。
當螳螂跳入水體,鐵線蟲隨即由其腹部末端快速地鑽出,此時螳螂便會「爆肚而死」。鐵線蟲則在水體繁殖下一代,然後下一代又去尋找新的寄主,又再重複整個寄生生涯。
喪屍三號:自招殺機的蝸牛
一種名為雙盤吸蟲(Leucochloridium sp.)的扁蟲,專挑蝸牛作寄主,不但從蝸牛身上吸取養分,更會侵入蝸牛的眼柄,一方面令眼柄肌肉不斷膨脹且不能收縮,另方面則令眼柄的顏色變得異常鮮豔。
蝸牛原屬夜行性動物,避開主要捕獵者雀鳥。但雙盤吸蟲會控制蝸牛的大腦,令其做出大白天向上爬到植物上的危險行為。受感染的喪屍蝸牛活動能力更會大增,可比正常蝸牛爬得快三倍以上!
當蝸牛爬到當眼處,加上不正常地豔麗且脹大的眼柄在跳動,飢餓的鳥兒看在眼裡,宛如肥美的毛毛蟲,當然立即捕食。這便是雙盤吸蟲的最終目的-走進雀鳥體內。
雙盤吸蟲會在雀鳥體內繁殖,並誕下蟲卵。不過,雙盤吸蟲並不會「殺害」雀鳥,而是藉鳥糞將蟲卵散落他方。奇妙的是,鳥糞對蝸牛來說是美食,因而很容易吸引蝸牛進食,於是又再次輕易地成為新的「喪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