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大自然

飛行馬拉松

2023年10月
作者:綠色力量
一群斑尾塍鷸在泥灘著陸
斑尾塍鷸(Limosa lapponica)是極具耐力的長途遷徙鳥,曾創下連續十一天無間斷飛行超過13,000公里的健力士世界記錄。
© JJ Harrison@Wikipedia

不少雀鳥有長途遷徙習性,不同季節會飛往不同地區,尋找食物充足和適合繁殖的地方。全球已知有近兩成雀鳥物種會長途遷徙,單次遷徙距離最遠的健力士世界記錄是13,000公里,堪稱雀鳥界馬拉松。長途遷徙對體能無疑會構成沉重負擔,遷徙鳥必須充分準備,方能熬過這趟艱辛且漫長的旅程。

能量儲備

正如人類職業馬拉松選手賽前會充分攝取高熱量食物,遷徙鳥在開展長途旅程前亦會調節飲食,以儲備足夠能量應付長途飛行。牠們會連續數星期出現「貪食行為」,通過大量進食來提升身體的脂肪存量,體重更可在短時間內激增一倍!為了騰出空間儲存脂肪,甚至會自行分解和吸收體內部分組織,以縮小內臟體積,此奇特現象稱為「自噬作用」。

中途補給

馬拉松賽事的賽道上必然會有多個補給站讓選手補充能量,大部分遷徙雀鳥亦會在遷徙旅途中短暫停留某地,作為中途補給站,順道休息。香港位處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飛行路線,是遷徙鳥於東亞地區的重要中途補給站,因此可觀賞多種珍貴的過境鳥,包括極度瀕危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研究證實遷徙鳥在中途站的逗留時間取決於當地糧食資源的多寡,若中途站糧食短缺,牠們可能會被迫滯留而耽誤行程,甚至因補給不足以恢復體力而死亡。因此,要保育雀鳥,必須同時積極保護遷徙鳥的中途站生境。

 

極度瀕危的黃胸鵐站在植物上
黃胸鵐屬極度瀕危,每年均會來港渡冬,塱原濕地是牠們重要的中途補給站。當地現已劃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以保育包括黃胸鵐在內的多種雀鳥(按此了解更多)。
© Henry Lui

氣流助力

單靠拍翼維持飛行會迅速地消耗體能,一些遷徙鳥會借助氣流達至大幅度降低拍動翅膀的頻率。當太陽照射地球表面,部分貼近地面較溫暖的空氣會形成一股熱上升氣流,遷徙鳥會朝向這股氣流順勢往高處攀升,然後展開翅膀藉由高空下滑,以滑翔式飛行向前邁進,整個推進過程幾乎無需拍動翅膀。雖然依靠氣流遷徙會令旅程變得較為被動且費時,但能量損耗率只是拍翼方式的四分一,是最省能的飛航模式之一。

整齊梯隊

每年冬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鸕鶿飛抵香港度冬,細心觀察鳥群,不難發現牠們經常大群一起並排列成「V形」。此類編隊式的飛行模式常見於體型較大的遷徙鳥,目的是為了跟同伴無私分享飛行期間產生的氣動力。原來每當雀鳥拍動翅膀,翅膀上下兩側的氣壓差會形成一股抬升力量,讓雀鳥得以維持飛行,這股氣動力會沿著翅尖向外流動,緊接排列後方的雀鳥便能免費享用這種額外推動力。學者推測編隊式飛行能夠節省鳥群達一半的能量,果然齊心就是力量!

鸕鶿列陣V形梯隊飛行
鸕鶿列陣V形梯隊飛行,可降低鳥群能量消耗達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