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狗年,當然要說說狗。飼養狗隻由來已久,從前多是為了狩獵等實際功能,那時的狗隻多是吃人的剩食,可說是人吃甚麼,狗吃甚麼。現今人們視狗隻為寵物,加上生活質素提升,狗隻不再吃人的剩食,而是有專門的狗糧。
外國有研究針對食糧來計算飼養狗隻的生態足印,假設一隻中等體型的狗隻,每天要進食三百克乾狗糧,一年的生態足印約為8,400平方米,相當於一輛汽車每年行駛二萬公里。
狗糧的成分以牛肉、羊肉、雞肉為主,生產這些肉類需要大量土地、水和能源。雖然部分狗糧成分是生產人類肉製品時的副產品,如骨頭、動物內藏等,可是隨消費者日益重視狗糧質素,使用副產品的比例逐漸減少,反而愈來愈多使用優質肉類,有些狗糧甚至標榜選用人類食用肉類製成。
在香港,市面上的狗糧多由外地進口,近至韓國、日本,遠至紐西蘭、德國也有,路途愈遠,因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就愈多。加上有些狗糧需要特別的儲存方式,例如乾狗糧要儲存在乾燥的環境,生肉或半生肉狗糧要儲存在冷凍櫃,皆需耗用額外能源。因此,由於以食用外地生產的狗糧為主,本地狗隻的生態足印可能比外國研究所得的結果更高。
近年,本地和外國都有人提倡狗隻茹素,素食狗糧亦應運而生。當然,狗隻茹素不單是因為環保考量,更多是狗主基於狗隻健康考慮。但無論是什麼原因,狗隻茹素並不是人人能接受,亦未必適合所有狗隻。其實,要減少生態足印,各位狗主可以試試以本地新鮮材料為愛犬自製狗糧,狗隻自然吃得健康又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