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全接觸

乾淨帶來的污染

原文刊於《綠田野》126期(2017年6月)
作者:綠色力量
一排洗衣機
Photo from Pixabay

端午剛過,寒衣終於可以放回衣籠中,留待明年再穿。存放寒衣之前,當然要洗滌乾淨,而污染正正是從乾淨而來。清洗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水最後會經處理才排出大海。可是,有研究發現,洗滌衣物後的廢水會夾雜衣物脫落的纖維,現時的污水處理程序並不能百分百移除這些纖維。

微纖維是非常細小的人造塑膠纖維,每一條的直徑只有頭髮的五份一。這類物料經常用於衣物當中,令衣物更柔軟、更有彈性,或增加衣物的保暖、防風、防水功效。由於微纖維體積太過細小,一般污水處理程序不能攔截所有微纖維。有研究估算,每清洗一件含有微纖維的外套會脫落約1.7克的微纖維,當中約有一至四成的微纖維會留在處理後的廢水中,並隨之排出大海或其他水體。以一個人口十萬的城市計算,每日因清洗衣物釋出的微纖維可達170千克至441千克。

微纖維一旦進入河流或海洋,很容易會被水中的小動物如魚、蝦、蟹、蠔、螺等攝食,由於微纖維是合成物料,不能消化,它會在動物體內慢慢累積,妨礙消化,最終令動物餓死。另外,微纖維表面會吸附水中一些有毒物質,動物攝入微纖維時,這些有毒物質亦會進入動物體內。處於食物鏈中較高層的大型生物如鯨魚、海豚、人類,在食用細小動物時,會將微纖維和有毒物質同時帶入體內,影響健康。

我們當然不能不洗衣服,但可選擇以「更環保」物料製成的衣物,例如是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物料,避免選購以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聚丙烯纖維等人造纖維製成的衣物。此外,一些標示「柔軟纖維」、「快乾纖維」的衣物亦很大可能由微纖維製成,最好可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