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全接觸

那些為環保而獻上生命的人們

2020年8月
作者:綠色力量
一隻山地大猩猩的臉部特寫
瀕危的山地大猩猩
Photo from Pixabay

棺木蓋上國旗,安靜地放置在泥地上。悲傷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作出了最後的致敬,道別12位徇職的維龍加國家公園護林員。他們,為了守護環境,獻上了自己的生命。

維龍加國家公園位於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是非洲第一個國家公園保護區,當中居住了瀕危的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亦是上百種稀有物種的重要棲息地。生態資源豐盛的同時,國家公園亦面對大量威脅,包括盜獵、非法木炭生產等。

事情發生在今年4月,護林員遭到當地武裝組織伏擊,而該武裝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正是來自保護區內伐林、狩獵等非法作業。不法份子面對的唯一阻力,就是保護區內的護林員,而這12位護林員,就是在這角力戰中喪命。

一群帝王斑蝶越冬,集體在樹枝上停留休息
帝王斑蝶有越冬的習性
Photo from Pixabay

同年,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亦發生類似慘案,兩名保育人士先後於一星期內遇害,相信是遭到當地犯罪集團的毒手。墨西哥是帝王斑蝶(Danaus plexippus)每年越冬的重要遷徙地,每年數以萬計的帝王斑蝶從加拿大飛赴墨西哥過冬。遇害的兩名保育人士,生前致力保育帝王斑蝶越冬棲息地,這項倡議,卻威脅到犯罪集團的非法伐林利益,最終令二人成為「剷除」目標。

為保育而獻上生命看似匪夷所思,但原來這些慘案,在世界不同角落頻密地發生。一份發表在科學期刊《Natural Sustainability》的研究指出,在過去15年間(2002至2017),總共有1,558名環境運動人士被殺害,他們生前致力保衛土地、水源或是野生生態。這些命案中,只有10%定罪率,犯人大多逃過法律制裁。研究更認為以上數字只屬保守估算,大量命案發生在落後地區或威權統治國家,沒有正式報告,不少環保工作者就這樣無聲無色地「消失」……

都市人心目中的「環保」,可能是節約用電、源頭減廢等生活習慣。但原來第一身保護環境資源,需要面對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利害關係,當非法集團利益受損時,保育人士每天都為著地球環境而面對死亡威脅。保育最前線遠在地球另一端,身在香港的我們,又可以做甚麼?

大家最重要亦能夠做的事,正是在無力感包圍時,反覆問上述這個問題,並將答案付諸行動。可以做的事其實比想像中多:製造輿論壓力,在社交媒體上多關注及分享環境保育的倡議;發揮消費者選擇的力量,杯葛來源地不明的棕櫚油製品(如個人護理產品、朱古力等)……當然,本土的保育事件,亦不要忽視:就城市發展多向城規會反映意見、參與聯署在環保議題上發聲、支持本土農業……當我們的行動一點一滴累積下來,就能帶來改變!

不習慣、不絕望,也不要覺得「事不關己」。在我們能力所及的地方,一同努力,堅守大家相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