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全接觸

垃圾遍海

原文刊於《綠田野》121期(2016年8月)
作者:綠色力量
海岸邊的沙地上佈滿大量不同類型的垃圾,包括發泡膠及塑膠製品

夏日炎炎,到海灘暢泳是最佳消暑活動之一。但最近香港南面多個泳灘突然出現大量垃圾,令泳客大為掃興。刊憲泳灘以外,香港的海岸及海域垃圾問題相當嚴重。

海上垃圾是指「任何因人為活動產生的固體廢物、被棄置或遺失的物料,不論其源頭,最終進入香港的海洋環境中」。政府每年收集逾萬公噸海上垃圾,當中約七成是「漂浮垃圾」,由海事處收集,其餘是「沿岸垃圾」,由漁護署、食環署及康文署收集。

環保署2015年研究數據指出,香港的海上垃圾主要來自岸邊及康樂活動,佔七成多,其餘來自海上活動等,例如捕魚、船舶、養魚場。十大海上垃圾種類,以塑膠及發泡膠碎片居首,其餘的種類幾乎都與即棄用品和食物有關,包括飲品樽、食物包裝、膠袋、餐具等。

最近香港水域的大量垃圾主要由內地漂來,但有關當局研究估算,香港水域垃圾中,只有5%源頭來自香港以外地區。研究數字更指出,每當節日,海上垃圾會顯著增加,舉例在中秋節翌日,石澳泳灘的海岸及附近海上垃圾量比平日多出122%,達4,200公斤。

海上垃圾佔香港整體都市固體廢物少於0.5%,比例上來說只是少數。然而,海上垃圾會威脅航海安全,直接影響海洋生態,世界各地都有發現海洋動物誤食塑膠致死。

要改善海上垃圾問題,首先當然不可在沿海地方亂丟垃圾,更加理想是將垃圾帶回市區才丟棄,進一步減少垃圾被風或水流帶進海洋的機會。海上垃圾與其他垃圾問題的最根本解決方法,必然是源頭減廢,減少使用即棄餐具、獨立包裝食品和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