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全接觸

環保中秋齊走塑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綠色論壇》(2018年9月24日)
作者:綠色力量
展示盒裝四件月餅內的包裝組件

今日是中秋佳節,中秋節是香港人很重視的傳統節日,送贈月餅、吃團圓飯、玩燈籠都是常見的慶節活動。綠色力量自2004年開始,每年進行街頭問卷調查,比較市民歷年慶祝中秋節習慣及消費的改變。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去年丟棄月餅數量創有調查以來十五年新低,但市面的月餅包裝仍有不少不必要的塑膠部件,此外,市民使用及丟棄熒光棒情況仍然嚴重,帶來塑膠及污染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家庭去年平均丟棄0.38個月餅,丟棄月餅數目創歷年新低,按調查結果推算,全港家庭去年中秋節合共丟棄逾97萬個月餅,是有調查以來全港家庭月餅丟棄量首次錄得一百萬個以下,反映丟棄月餅情況有改善,令人鼓舞!然而,97萬個月餅仍是十分驚人的數目,這些月餅被丟棄的原因超過四成是「過期」,所以今晚大家在賞月過後,謹記留意餘下月餅的食用日期,若預計在到期前不能吃完,應盡早捐贈有需要團體。其實調查顯示有六成市民偏向不喜歡獲贈月餅,所以若預計今天會購買月餅送禮的市民,可以先詢問收禮者是否需要,才決定是否送贈,或以改贈水果、請吃團圓飯等方式代替,這樣即能從源頭減少過多月餅的產生。

環顧今年市面的月餅包裝,發現過往有生產環保包裝月餅的品牌,今年再沒推出相關產品,變相減少消費者環保選擇。而一般盒裝四件月餅,至少有10個包裝組件,部分品牌更製造過大的月餅盒,以至需要利用塑膠組件來托高或固定盒內月餅,亦有品牌繼續送贈膠刀。其實很多月餅包裝的塑膠組件根本不必要,加上每年月餅銷售量數以十萬計,衍生大量塑膠廢物,對堆填區造成嚴重負擔,生產商責無旁貸,應從包裝設計入手,減少塑膠廢物。另一方面,市民亦可減少月餅包裝對堆填區的負擔。調查顯示最多市民會直接棄掉月餅盒,其實最理想是可以重用月餅罐作儲物等用途,若真的用不著,大部分月餅罐均為金屬所製,可以放於金屬回收箱,另外部分月餅紙盒亦可回收,但謹記在回收前須清理乾淨方可回收。

兩筒熒光棒

近期全球掀起減塑行動,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者願意減少中秋慶節一次性塑膠物品;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熒光棒是對環境影響最大,逾七成受訪者認為熒光棒是最可避免的中秋慶節物品。眾所周知熒光棒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熒光棒的塑膠外管難以回收,內裡的有毒化學成分棄置不當更會污染土壤和水源,近年社會已漸漸意識熒光棒的禍害,但從調查所見,情況並未有明顯改善。調查推算全港家庭去年中秋節合共丟棄逾3,000萬支熒光棒。另一方面,近三成受訪者家庭表示今年會玩熒光棒,並預計平均會購買58.7支,估計今年中秋節過後仍舊會有數以千萬計棄置熒光棒。由於熒光棒只發亮數小時,但卻令環境帶來沉重負擔,所以我們呼籲市民拒絕再玩熒光棒。

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一向很高,不過有時稍為沒有細心留意,又或是市面產品未能配合,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期望香港社會慶祝中秋節同時,能夠回應全球減塑趨勢,市民要避免選購一些過量塑膠包裝的月餅,並拒絕玩熒光捧,月餅生產商亦應減省不必要的月餅包裝塑膠組件,實踐環保走塑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