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全接觸

速食時裝 — 穿在身上的環境災難

2019年12月
作者:綠色力量
店舖衣櫥上陳列着各種顏色的馬球襯衫
Photo from Pixabay

走進大型商場或購物大道,不難發現以「速食時裝」作招徠的時裝店:款式多、換款快、價錢平。商家不斷為消費者製造購買需要,然後再不斷滿足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消費者在不知不覺間,買下了大量及過量的衣物。每一件速食時裝的衣履背後,其實是巨大的環境代價。

每年,全球製造的衣物數目超過一千億件,當中近半以棉花為原材料,而種植棉花需要耗用非常大量的水資源,單單是製造一條牛仔褲,便耗用超過15,000公升的水,是全球每日人均耗水量的130倍!

有記者曾走訪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第一身考察製衣對環境的傷害。當地有一個名為「鹹海」的內陸湖,面積達68,000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英國,是全球第四大內陸鹹水湖。然而,鹹海的面積自1960年開始委縮,河流都被堵截並引流到棉花種植場,現時鹹海已差不多完全乾涸。記者到訪之時,在乾地上駕車近半個小時,才發現那片「乾地」原來是昔日的湖底,海床現已變成沙漠,還有駱駝在上面覓食棲息。

除了龐大的耗水量,種植棉花更會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棉花的蟲害特別多,為了增加收成,棉花種植場會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除草劑,這些化學品會一直於土壤中積累,達至有害水平。一塊棉田在十年的作業後,便會因為土地嚴重酸化而不能再長出任何作物。積累的化學物亦會滲進地下水,污染水源,甚至進入食物鏈。

另一方面,速食時裝的製衣廠大多設於發展中國家,這些製衣廠缺乏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加上監管不力,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進河溪或海洋。有環境毒理學家於印尼製衣廠區的河溪採樣化驗,結果發現河水中的重金屬,包括水銀、鉛、砷等,含量極高,當地大量居民卻每天取用已污染的河水灌溉、飲用、洗澡和洗衣服。

要解決上述速食時裝對環境造成的問題,最根本當然要由生產商入手。然而,目前主要的速食時裝生產商鮮有正視上述問題,改革速度緩慢。與其等待生產商洗心革面,消費者其實可以立即發揮「選擇的力量」,例如購買較耐用的衣物,或挑選以有機棉花、再生物料為材料的衣物。更重要的是,購買前認真思考需要,減少過度消費。不要為購物的一時快感,長遠損害地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