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良心消費日益受重視,市場上出現愈來愈多公平貿易產品。公平貿易產品普遍較一般產品環保。2012年,全球逾一半公平貿易生產者同時具有機產品認證。因此,不少人會將公平貿易、環保和有機產品混為一談。
「公平貿易」是指「減少貿易過程中對生產者的層層剝削,保障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和工人有合理的工作環境與回報……減低對環境的損害,締造可持續發展的公義社會」。現時,國際間認受性最高的公平貿易認證系統有二,一是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二是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產品經認證來自公平貿易,都會貼上標籤,讓消費者識別。
在公平貿易下,農民和工人所得到的報酬有最低價格保障,這價格使農民和工人不用被迫採用損害環境的生產手法,亦能獲合理報酬。在最低價格以外,生產者還可獲得一筆資金,以用作社會民生或環保方面的投資,例如設立可再生能源設備、為農民提供環境教育、生境保育,以至發展新的有機耕種技術等。此外,要得到公平貿易認證,生產者須遵守一些環保標準,如減少使用農藥及不採用有害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妥善處理廢物、妥善護養水土等。
總括來說,公平貿易生產者必須遵守一定的環保規限,產品零售價格中亦包含一些鼓勵環保生產手法的資金。所以,公平貿易與環保不無關係。不過,外國有些評論指公平貿易產品不一定較環保,更可能牽涉過度生產和較高食物里程。無論如何,公平貿易令消費者更關注商品的來源和生產者權益,還有生產過程牽涉的步驟,以及貿易過程可能帶來的剝削,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消費者教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