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節,全港家庭合共丟棄逾百萬月餅;每個家庭平均丟棄五十支螢光棒;中秋團圓飯逾一半家庭有剩餘食物;中秋節燒烤耗用即棄餐具多達五百萬件……這都是中秋節帶來的後遺,人月團圓,環境卻遭殃。綠色力量早年開始進行調查,了解市民慶祝中秋習慣,以及當中所衍生的浪費問題。今年中秋將至,呼籲大家從源頭減廢,實踐環保中秋。
佳節當前,慶祝節目帶來的廢物問題亦令人關注。綠色力量早於2004年開始進行《中秋消費及慶祝習慣》調查(下稱《中秋調查》),以家庭為受訪對象,主要了解市民在慶祝中秋節時相關於月餅、膠燈籠及慶祝活動三方面的消費習慣,以及當中產生的廢物數量和原因。
月餅無疑是中秋消費的「主角」,每年涉及的生產數量,以至餅店的生意額數以億計。綜合多年的調查結果,月餅幾乎是所有家庭的慶節食品,每年大約近九成家庭都有購買,平均二至三盒。可是,並不是所有月餅都能吃掉,不少會被丟棄,帶來嚴重浪費問題。雖然歷年丟棄月餅數字有高有低,整體而言,近年更有輕微向下趨勢,反映浪費問題已有改善,但每年丟棄的月餅仍有上百萬個。
丟棄月餅180萬
《中秋調查》顯示,每年每個家庭平均丟棄約一個月餅,數量看似不多,但由於幾乎所有家庭都會消耗月餅,累積起來的丟棄量每年均逾一百萬個。若將丟棄月餅疊高,足足有超過200座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高度,浪費情況可謂十分驚人!
丟棄月餅不只是浪費食物問題,所產生的大量廚餘,亦會增加堆填區的壓力,而製造月餅和相關的包裝、運輸等所產生的碳排放也不少,將月餅丟棄而不是吃掉,變相白白帶來額外碳排放。以去年為例,從調查數字推算全港家庭合共丟棄月餅逾180萬個,排放1,200多噸二氧化碳,需約十萬棵樹木用一年的時間吸收。
至於丟棄月餅的原因,調查發現主要是獲贈太多,其次是過期仍未能吃掉。雖然調查沒有分開了解不同類型月餅的丟棄情況,但近年興起且受歡迎的冰皮月餅,保鮮期更短,推斷更容易因過期而造成浪費。
去年的《中秋調查》有一個頗有趣的發現,月餅原來是不甚受歡迎的禮物,傾向不喜歡收到月餅的市民居然較喜歡收到的高出一倍有多,比例約七比三,當中更有兩成市民表示非常不喜歡收到月餅。另一方面,調查卻顯示市民購買月餅送禮的比例高於自用。即是說,市民不喜歡收到月餅之餘,卻仍舊喜歡送贈月餅,十分矛盾。
月餅包裝過度
《中秋調查》也有探討月餅包裝如何影響市民的購買意欲,結果發現月餅的品牌和價錢一直是市民考慮購買的主要因素,雖然亦有市民表示環保包裝會增加他們的購買意欲,但比率不多。然而,月餅包裝帶來的環境問題卻不能忽視,尤其由於月餅經常用作送禮,包裝較精美,令廢物問題更嚴重。
一般的盒裝月餅,包括了一個金屬盒,以及每個月餅的獨立塑膠托盆和包裝塑膠袋。有些「精美」的包裝,甚至有個別月餅的獨立金屬盒、絹布、膠刀、膠叉、複雜的禮盒支撐部件等。綠色力量早年於多間大型連鎖餅店進行調查,發現其中一款「七星伴月」禮盒(內有八件月餅)的包裝組件多達47個,而普通一盒四件裝月餅的包裝組件平均亦有11個。月餅包裝中除了金屬盒可重用,其他包裝都因清潔問題或回收價值,多數會淪為廢物,亦即是每年有大量無謂的月餅包裝組件棄置堆填區。
近兩年有生產商特別推出環保禮盒包裝月餅,外盒改用再造物料製成,或是月餅盒可改裝成儲物抽屜,不用丟掉。不過,這些環保包裝月餅只佔市場少數,市民仍未有真正選擇。
拒絕再玩熒光棒
中秋吃團圓飯,取其人月兩團圓意思,所以是不少家庭的慶節習慣。《中秋調查》顯示多年來均有約一半的受訪家庭團圓飯有剩餘食物,原因最主要是因為慶節想吃得較平日豐富,而刻意預備了過多食物。雖然大部分家庭會將部分或全部食物留待日後食用,但仍有一至兩成家庭會即時丟棄所有剩餘食物。
不少人會外出到酒樓或餐廳享用團圓飯,調查發現外出用膳有剩餘食物時,直接丟掉食物的比率遠較在家吃剩而直接丟掉的多,加上即棄餐具問題,外出享用團圓飯會帶來更大的浪費。調查亦發現近年選擇以自助餐或放題形式吃團圓飯的家庭比例有所上升。曾有研究指,酒店在準備自助餐時,會比需要額外預備多三成食物,可見自助餐或放題任食文化,帶來更嚴重的浪費食物問題。
燈籠是慶祝中秋節的另一必然之選,不過,《中秋調查》卻顯示原來只有兩成多家庭會玩燈籠,而大約八成有玩膠燈籠的家庭會重用膠燈籠,可見市民在這方面已做得不錯。
此外,調查發現約有近三成家庭中秋會使用並丟棄熒光棒。近年流行細長的螢光棒,一盒便有數十支,調查發現每一家庭平均會使用並丟棄約五十支,數量頗為龐大!熒光棒壽命只有數小時,用完即棄,不能重用或回收。更重要是熒光棒內含有毒化學物質,洩漏時會傷害眼睛和皮膚,棄置時則有機會滲漏,污染土壤和水源。一支小小的熒光棒,卻會帶來大大的環境問題。
意識與實踐的落差
要過一個環保中秋,一如其他環保問題,從源頭減廢是最重要而有效。從過去多年調查所知,丟棄大量月餅一直是中秋節最大的浪費問題,雖然多年來情況已稍見改善。既然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根本不喜歡獲贈月餅,而近七成受訪家庭表示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送贈月餅,例如簡單如「陪伴一起賞月」和「互相探訪」。大家今年預備中秋節時,應認真考慮送贈月餅的需要,盡量減少送贈。又例如家中長輩通常會收到大量月餅,家人應送禮前先作協調,避免重覆送贈,否則只會送贈愈多,丟棄愈多。月餅包裝過度看似是生產商的責任,但其實消費者和生產者是互為影響的。
調查發現市民在選擇月餅時,對於環保包裝的偏好不是太大。當然,這可能是由於市面上環保包裝月餅的選擇並不多,市民根本沒有真正的選擇。以去年中秋節為例,市面只有一個大型月餅品牌提供環保包裝,亦只佔該品牌全線傳統月餅產品不足兩成。相反來說,如果市民願意多選擇環保包裝月餅,生產商必然會更重視此市場,屆時將會有愈來愈多環保或簡約包裝月餅供市民選擇。
中秋團圓飯方面,近年社會上提倡減少剩食,亦有建議食肆的套餐可減少幾道菜式,市民今年吃團圓飯可選擇這類食肆,亦應避免吃自助餐。如果在家預備團圓飯,參考過去調查,發現市民主要是為了慶節而刻意預備較多食物,反映剩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至於熒光棒,對環境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今年應拒絕再玩。
香港人普遍環保意識是很高的,近年《中秋調查》亦顯示九成市民支持環保中秋。可是,不少人礙於傳統習慣,亦受商品宣傳引導,以至意識與實踐出現很大落差。其實傳統過節也可以很環保,更重要的是,中秋節主題是團圓,意思是維繫大家的感情,簡單的一餐飯、有心意而實用的慶節物品、一盞陪伴多年的花燈,並不會減低節日氣氛,而且能減少浪費,既環保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