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全接觸

無人機的保育應用

2022年12月
作者:綠色力量
在山野飛行的無人機
Photo from Pixabay

小型無人駕駛飛行系統,坊間俗稱「無人機」,機身輕巧且穩定性高,廣泛用於低空拍攝,現時已有愈來愈多的影視作品利用無人機拍攝。無人機亦可用於運送物資,例如在非洲用於運送緊急醫療物資。近年,無人機的應用亦擴展至環境保育。

2019年馬達加斯加就試行以無人機監測偏遠沼澤的偷獵活動,一段20分鐘的航程就可覆蓋護林員花掉兩天時間划獨木舟的監測範圍。應用這種新科技不但大大節省人力物力,還可以監測更多的地方,對地廣人稀的地方尤為重要。

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要追蹤非法填土或非法排污等違法行為,仍會碰上不少困難,執法人員想要接近有關地方時往往先被違規者發現,結果無法搜集足夠證據進行檢控。2019年底當局設立了航拍機隊,進行環境監測,例如發現河道有大量死魚時,可以立即利用無人機拍攝河道整體狀況,尋找污染源頭。

無人機亦可以深入人們難以到達的高危位置。土力工程處2021年開始試驗用無人機在山泥傾瀉後的斜坡播種,以防止進一步的水土流失。相比傳統派遣工人到危險的斜坡搭建工作平台進行補種,利用無人機不但可保障工人安全,亦節省時間,更可大幅降低成本近九成。

不當使用 危害生態

雖然無人機在保育上有很大的用途,但應用不當亦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傷害。2016年內地青海湖有不少人進行航拍,嚴重驚擾在該處棲息的水鳥,一夜間300多隻國家二級保護的大天鵝就大量逃離,最終餘下20餘隻。事件最後促使有關單位禁止人們於野生動物和鳥類棲息地使用無人機,大天鵝的數目才逐漸回升。

隨無人機的價格下調,大大降低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的門檻,不少學者都憂慮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滋擾。數年前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於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就曾發表指引,提出能顧及環境的無人機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