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生物放大鏡

宇宙最強 - 水熊蟲

2019年10月
作者:綠色力量

從寒武紀至現在;從太空到地球。經歷漫長時間,面對種種極端環境,仍然能生存下來,堪稱「宇宙最強」。所說的是水熊蟲,體型只有不足一毫米,肉眼難以看見,屬於緩步動物。稱之為「水熊」,只因偏好水棲生活,加上外形圓滾滾、「八」肢短小,狀如小熊般可愛!

2007年9月,歐洲太空總署在FOTON-M3太空任務中進行生物實驗,觀察水熊蟲的細胞繁殖、組織再生、基因活動等在微重力下的反應,並讓牠們在低壓、高輻射的外太空中生活十天。最後水熊蟲不單熬過了這十天,並在重返地球後漸漸復元,是地球上僅有能承受如斯惡劣生活條件的生物!

水熊蟲於寒武紀時期已出現,與牠們獨特且有效的繁殖方法不無關係。牠們能「彈性處理」繁殖需要,既可以進行異性繁殖,也可以無性繁殖。前者以體外受精方式進行,先由雌性生下卵,再由雄性使卵受精;後者則由雌性個體「自我分裂」出新個體。

先死後生

日本有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可以在沒有食物的冷凍情況下存活三十年之久。到底牠們是如何熬過來?原來當環境改變時,牠們會以「隱生」形式生存。隱生是指生物可以將身體的水份大幅降低,減少甚至停止新陳代謝,當環境好轉時,身體又可以再次復甦過來。水熊蟲就是憑此絕招,即使高溫、接近絕對零度、高輻射、高壓等極端環境,仍能生存下來。

雖然水熊蟲能忍受多種極端環境,但牠們也有偏愛的生活環境。淡水溪流、湖泊沉積物、石頭苔蘚都是牠們的主要棲息地。在香港,上游河道如大帽山山澗便是牠們的安樂窩。牠們主要吸食藻類、苔蘚及地衣汁液,亦會進食其他微生物,有時甚至會同類相食!

水熊蟲適應能力之強勁,令一眾科學家也歎為觀止。科學家現正窺探其基因中的秘密,希望將之應用在醫學上:透過了解水熊蟲在高輻射環境下的生存機制,從而找出方法減少X光等輻射帶來的損害。水熊蟲體型雖小,不過牠對科學發展貢獻可是不容小覷!

Image
電子顯微鏡下的水熊蟲
©3Dstock/Shutterstock.com
顯微鏡下的水熊蟲-正拼命地尋找食物
顯微鏡下的水熊蟲-活潑而好動

接收本會資料

聯絡我們

3961 0200 (T)
2314 2661 (F)
info@greenpower.org.hk
九龍旺角登打士街56號
家樂坊23樓2314室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30至下午1:00及
下午2:00至6:00(公眾假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