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2. >
  3. 生物放大鏡

好奇小惡魔-紅頰獴

原文刊於《綠田野》116期(2015年10月)
作者:綠色力量

野生哺乳類動物一般難以觀察,當你稍稍發現牠們的蹤影,牠們便即逃去無蹤。紅頰獴(Herpestes javanicus)卻剛剛相反,遇上人類時不一定會即時逃走,甚至會駐足觀察,緊緊的盯著你,全因牠們天生好奇的性格。

獴是小型食肉動物,外表像小耳朵的狐狸,不少物種都會以兩腳站立去觀察環境,例如動畫中常見的狐獴(Suricata suricatta)。中國僅有兩種獴科物種,兩種都在香港有記錄,紅頰獴是其中一種。

紅頰獴由於面頰帶紅褐色而得名,牠們的皮毛褐色,擁有幾乎和身體等長的蓬鬆尾巴,雖然軀幹和尾巴加起來超過半米,但四肢短小,所以能夠輕易地躲進洞穴中。牠們生活於濕地和開闊灌叢,愛在日間出沒,屬於較易遇見的本地哺乳類動物。

紅頰獴看起來矮小可愛,但原來是厲害的獵人!牠們會捕食昆蟲、鳥蛋、鼠類、青蛙、蜥蜴,亦會捕食有毒的蛇和蜈蚣,甚至是全球體型最大的毒蛇──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紅頰獴會圍繞毒蛇打轉,毒蛇會不斷作出攻擊,此時看來,紅頰獴似乎居於劣勢,但其實牠們蓬鬆的毛髮可以防止蛇的毒牙直接咬到身體,更有研究指牠們有部分蛇毒的抗體,所以不幸被咬亦未必致死。事實上,紅頰獴是有目的地引誘毒蛇攻擊自己,乘毒蛇疲於奔命之時伺機出擊,直接將毒蛇的頭骨咬碎。

孤島小惡魔

由於紅頰獴捕食毒蛇和鼠類的能力卓絕,所以在七十年代,被人由東南亞地區引進到太平洋及中美洲的海島作生物防治,結果牠們迅速適應異鄉生活,並且雄霸當地生境,成為島上的小惡魔。生活於斐濟群島上獨有的斑翅秧雞(Hypotaenidia poeciloptera),由於不懂飛行,所以被紅頰獴大量補食,最終絕種。

目前紅頰獴已被列為一百種最具危害性的入侵物種之一,威脅加勒比諸島的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及夏威夷的獨有鳥類,可見隨意引入外來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禍害。這種讓偏遠島嶼居民頭痛不已的小惡魔,在香港卻因生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生存正受威脅。

Image
©Henry Lui
Image
紅頰獴因面頰紅褐色而得名
©Peggy Chung
Image
有毒的青竹蛇亦是紅頰獴的美食
Image
狐獴以雙腿站立的模樣,最常出現於動畫中。
Image "Meerkats" 由 "Michelle Bender"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國際授權條款" 釋出。
Image
紅頰獴生性好奇,逃走時亦不忘回望鏡頭。
©Peggy Chung
Top

接收本會資料

聯絡我們

3961 0200 (T)
2314 2661 (F)
info@greenpower.org.hk
九龍旺角登打士街56號
家樂坊23樓2314室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30至下午1:00及
下午2:00至6:00(公眾假期除外)